第四章 平等
雖然2000年的世界還有等級之分,但已經比1900年的世界平等許多。全球化將會把繁榮帶到世界各地,使印度人和埃及人也能享受與芬蘭人和加拿大人同等的機會和特權。
少數人逐漸壟斷了全球化的成果,最富有的1%人群已經擁有全球一半的財富,最富有的100人所擁有的財富,已經超越了最貧窮的40億人。
未來的人,有AI與數據技能的superman, 以及沒有AI技能的unskilled people,社會上變得更加不公平。沒有價值的人變得更沒有價值。生物技術的進步則可能將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超級富豪能用錢買到延長生命、讓身體和認知能力再升級的全新療法,而這一切的代價又極度昂貴,可能就是人類整體分裂出生物種姓的時刻。
人們放棄自己最寶貴的資產(他們的個人信息),以換取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和可愛的影片。這有點兒像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部落,不經意間就把整個國家賣給了歐洲某國,換來各種顏色的珠子和廉價飾品。
我們的數據,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還是企業的? 還是國家的?誰來保管對我們比較有保障?
人類可能已經完全和機器融合,一旦與網絡斷開便無法生存。人類連接上了網絡,保險機構就會拒絕投保,雇主就會拒絕雇用,醫療機構也會拒絕提供服務,讓銀行只放款給信用好的人,醫院只治療健康的人,保險對高風險的人課以高費率,結果世界變得更不公平。
【思考】人工智慧已經超越人的智慧:人工智慧的自動化能力已經超越人,最大的問題是造成無技能 (unskilled)勞工的失業議題。現在的勞工必須自覺並加速A l及新技能的學習。另一方面, 政府和跨國大企業應協助保障低技能勞工的基本保障。
第二部分 政治挑戰
第5章 社群:線下實體的價值
科技讓我們與身體的距離越來越遠,逐漸失去了好好感受味覺和嗅覺的能力,一頭扎進智能手機和計算機,對網絡上發生的事比對大街上發生的事更感興趣。今天,我要和在瑞士的表妹說話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容易,但要在早餐的時候和我的愛人說話卻比較難,因為他總是不看著我,而是盯著智能手機。
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的體驗。以「分享體驗」之名,現代人對自己的理解常常是從別人的觀點出發。很多人忽視自己的感受,而越來越仰賴社群網絡上的回饋響應。人類一旦與身體、感官和真實環境越來越疏離,就會感覺孤單、迷失方向。這不是宗教和家庭凝聚力式微,或許和身體失去聯繫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線上社群的分享,是的人們更加疏離。人們為了得到更多的「讚」往往呈現不是真實的自己。
【思考】線上社群平台FB /IG等的普及,但線下人際關係卻很疏離。人們的時間有限,就是 在爭取線上線下的社群時間的分配。傳統文化重視線下的家人關係、鄰里關係與宗教人際互動,都 被線上社群衝擊。要讓人類團結的第一步是要鼓勵更多真人線下的互動。
第6章 文明:全世界只有一種文明
所謂的文明,是每個群體靠著講故事的技巧,為自己創造出一些能夠追溯到遠古的身份認同,隨著時代改變,還能融合新舊,讓故事自成體系。
很多人都拿古代的文明傳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借古人的話來「包裝自己」或是「證明自己」,卻往往扭曲古人的原意。歐洲人創造歐洲文明,基督徒創造基督教文明、穆斯林創造伊斯蘭文明、猶太人創造猶太文明。他們都訴求各自文明的延續性。「伊斯蘭國」誇口自己要回歸純正的伊斯蘭教,但事實上是對伊斯蘭教提出自己全新的詮釋。
【思考】類似的中國的「新儒家」會引用許多古老的文本,選擇性的引用部分、忽略部分,自由裁量的詮釋,建構出一套「同溫層」的想法。
人們希望透過連結來擴大身分認同,連結可以是「找到共同祖先的融合」(例如德國人包含Saxons,Prussians, Swabians, Bavarians)或是同化(assimilate,例如美國人)。戰爭最典型可以拉緊與塑造聯盟關係。在1918年,美國與歐洲的關係要比戰前緊密。關係再次漸行漸遠,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又迎來融合。人們更關注敵人。
全球接受共同的政治模式。地球上200個主權國家,大致認可相同的外交協議、一般的國際法規。不管在哪個國家的地圖集里,瑞典、尼日利亞、泰國和巴西的國土形狀都是固定的。它們都是聯合國的成員,而且雖然實際有許多差異,但它們都是公認的主權國家,享有類似的權利與特權。這些國家還在更多的政治理念和實踐上如出一轍,例如,都相信代表機構、政黨、普選以及人權。不論在德黑蘭、莫斯科、開普敦、新德里,還是在倫敦和巴黎,都有國會。而且不管是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還是庫爾德人與土耳其人,當要爭取全球輿論支持的時候,都會同樣訴諸人權、國家主權,以及國際法。
在全世界,「失敗國家」多種多樣,但「成功國家」的典範卻似乎只有一種。因此,全球政治也就遵守著「安娜·卡列尼娜定律」:成功的國家都很相似,但失敗的國家各有不同,就是少了主流政治那套方案的某個成分。任何團體只要不接受全球政治原則,就不可能長久地控制某片重要領土。
全球化的象徵,美元與貨幣的流通。ISIS侵入敘利亞的銀行,燒殺搶掠,但是絕不會燒毀銀行保險箱內的美金。他們也知道美金具有價值。
奧運是另一種成功的全球化:雖然這看似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但實際上是世界各國達成了極為了不起的協議。每當有代表團獲得金牌、看著國旗升起而深感民族自豪的時候,別忘了我們更有理由為全人類有能力組織這樣一場盛會而深感榮耀。
雖然人類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認同,但只要講的是實際議題(例如,如何建立國家、打造經濟體、興建醫院或製造炸彈),就能說幾乎所有人都屬於同一個文明。所有國家與宗教的人都在關心著全球的科技,金融或政治發展。不像中世紀,印度不知道也不關心歐洲的事,非洲人也不知道歐洲發生了什麼?雖然人類距離建成一個和諧社會還很遙遠,但已經屬於同一個全球文明。
21世紀的巨大挑戰將是全球層面的。當氣候變化引發生態災難時會怎樣?當計算機在越來越多的方面打敗人類,並在越來越多的職位上取代人類,又會如何?當生物技術讓我們能夠為人類升級、延長壽命,會發生什麼事?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必然會產生激烈的爭論和衝突,反而會讓我們更加相互依賴。
第7章 國族主義:無法解決全球性問題
國家這種共同體,是為了任何部落都無法獨自應對的挑戰。
大型系統需要大規模的忠誠才能運轉,也擴大族群內的同理心範圍。法西斯愛國主義:相信自己的國家獨一無二、值得自己付出忠誠、自己對全體國民有特殊的義務,就能激勵人們關心他人、願意為他人犧牲。沒了民族主義,我們更可能面臨部落割據、一片混亂。例如缺少民族主義的國家則包括阿富汗、索馬里、剛果,以及大多數失敗國家。
核武器的發明,讓全球的人相信必須共同控制,而不是只靠某個國族。民族主義被壓抑下來,在核時代,全球社群逐漸超越了單純各個國家的層面,因為只有更大的社群才能控制核武器這個魔鬼。
此外生態崩潰的問題與科技顛覆的問題,與核武器的問題,這三個問題中的每一個都足以威脅人類文明的未來。如果它們交織在一起,更有可能因為互相促進、彼此結合,讓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歐盟憲法》指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它說:「歐洲各國人民雖然仍為本國的身份認同及歷史而自豪,但同時決心超越過往的分歧,更緊密地聯合起來,打造共同的命運。」
想要讓政治有效地發揮作用,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讓生態、經濟和科學的進步「去全球化」,要麼讓政治「全球化」。既然生態和科學進步已經不可能「去全球化」,而且讓經濟「去全球化」的成本極高,政治全球化也就成了唯一有效的方法。
【思考】1. 全球化及⺠族本位主義:1980-2018年之間的全球化造成全球經濟的成長,包含中國印度及 東南亞都因而蓬勃發展,但2018起川普的美國第一,普丁的俄羅斯光榮及其他⺠族的本位主義等, 造成跨國合作的阻礙。全球三大議題:核能、AI科技顛覆、環保問題,都需要跨國合作。各國政府要相互包容,放下成見來解決共同問題。國族間競爭的解方,是「對自己謙卑,對他人寬容」。
2.人工智慧可能成為人類的共同敵人。未來的世界,將從國族間的競爭,發展到人類與人工智慧科技的競爭。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未來有可能發展出智能與意識,將會造成數位獨裁者對 於人⺠的監控工具,也會造成許多勞工的失業,也可能成為戰爭的致命武器。如何克制人工智慧的發展成為人類毁滅的敵人,值得人類跨國族跨文化的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