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24

文化思維:NLP六個邏輯思維層次

今天閱讀NLP的思維層次,令我頓悟易經每個卦的六個爻,從低到高。我們和他人相處討論,也可以參考這個對應,與對方同頻摘要我的想法: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中的「六個邏輯層次」由心理學家羅伯特·迪爾茲(Robert Dilts)提出,是一種幫助理解個人變化的架構。這個模型主要用於分析和指導個人成長與行為改變,透過六個不同層次的結構來探索問題的根源,並找出提升行為和信念的方法。


理論來源


創始人:羅伯特·迪爾茲(Robert Dilts),NLP的發展者之一。

目的:提供一個思維框架,幫助人們從不同層次探討個人變化,並引導解決問題。

靈感:該模型受到心理學、行為學、系統理論等影響,用以描述和分類人類行為的不同面向。


六個邏輯層次及其特點


1. 環境層次(Environment)

定義:指外在的環境、情境和資源,個人所處的物理和社會環境。

問題類型:通常是被動的,受到環境或外界情境的影響。

實用性:適用於解決具體的場景需求,如場所、資源等問題。

案例:一位員工在辦公室噪音大的環境下無法專注,可能需要改變座位或使用耳塞來改善工作效率。

2. 行為層次(Behavior)

定義:指個人的具體行為和行動,是直接看得見的表現。

問題類型:行為上的困難或不足,如表現低下、行為偏差。

實用性:適用於需要改變具體行為、習慣的情況。

案例:學生在考試中總是焦慮,導致表現失常,可以透過放鬆練習或專注力訓練來改善。

3. 能力層次(Capabilities)

定義:指個人的技能、能力和策略,即執行行為的內在資源。

問題類型:缺乏必要的能力或技能,不知如何有效執行行為。

實用性:適用於加強學習與訓練,以提高能力和效率。

案例:一位銷售人員缺乏說服技巧,導致成績不佳,可透過銷售技巧培訓來增強其能力。

4. 信念與價值層次(Beliefs and Values)

定義:指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對於事物的看法、判斷標準,影響行為和決策。

問題類型:限制性信念或價值觀,影響了行為表現。

實用性:適用於需要突破自我限制、轉變價值觀的情況。

案例:一位創業者認為「風險太大不值得嘗試」,導致他遲遲不敢行動。透過改變對風險的看法,他可能更願意嘗試新挑戰。

5. 身份層次(Identity)

定義:指個人對自身的定位、角色和自我認知,影響到整體行為模式。

問題類型:自我定位不清晰或角色衝突,影響了行為的一致性。

實用性:適用於強化自我認知、建立自信。

案例:一位職場新人對自己定位不明確,覺得無法勝任,通過身份認同的建立,幫助其更清晰地扮演好工作角色。

6. 使命與意義層次(Purpose and Spirituality)

定義:指個人的使命、人生意義、對於更高目標的追求,通常是更抽象、精神層次的。

問題類型:缺乏目標感或意義感,影響了整體行為的動力。

實用性:適用於探討人生目標、尋找更深層的驅動力。

案例:一位高成就的管理者感到職業倦怠,通過重新審視自己的使命,他找到在職場之外回饋社會的意義,增強了生活的動力。


實際案例


案例:創業者的自我探索過程

1. 環境:一位創業者在科技創新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工作,但面臨高度競爭壓力。

2. 行為:他經常加班,積極參加行業活動,但行動效果不明顯。

3. 能力:他具備技術能力,但缺乏市場分析與行銷的專業技能,影響了產品推廣。

4. 信念與價值:他認為「只有完全掌握才能行動」,這種完美主義信念讓他難以快速嘗試。

5. 身份:他對自己是「企業家」的身份缺乏認同感,仍舊以「工程師」自我定位,影響了市場化思維。

6. 使命與意義:他開始思考創業的意義,發現自己更想推動科技改變生活,而不僅僅是獲利,這一使命為他的創業過程提供了更深層的動力。

.,,,,,

[啟發]做為領導者往是有高層的思維'來影響一般部門員工的能力培養。

前三個是底層,偏向各人化的,外顯的。企業中很多事項的運作都在這三個層次。一旦發現事情出問題,檢討原自不外乎外在環境、行為方式/做法/流程、或是人的技能知識不足。

後三個是上層,偏向團隊的,人際關係的。遇到問題時,不是操作面的而是價值判斷、分或品牌,使命及意義。

當我們和別人看問題,要看是那個層次的問題,拉到同樣高度才能有效溝通。若是在某個層次意見不同時,就要升維討論。

若是要讓一件事情看得到成果,例如創一個公司,行一個專案,先由上而下,逐步降維思考。

這六個邏輯層次提供了一個分析個人成長與改變的全方位框架,幫助人們從外在行為到內在意識逐層探索,以達成更有效的自我發展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