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4

田口佳史:人生迷惘時讀老子

 《人生迷惘時讀老子》是日本「東洋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先生在2017年出版的書。

這時他已經75歲,相較他更年輕時寫的《人生無言時讀老子》,這本書內容更加成熟,也更強調「道」對他人生的影響。他從30歲開始立志研究中國古籍,每天讀兩小時的經典,他在75歲的時候,強調東方思想有五個重要思想:儒家,道家,佛家,禪宗與日本神道。而他最重視的是「道家」的文化,尤其是老子。

田口先生 (yoshifumi taguchi)生在1942年,30歲起立志研究中國古籍,從老子出發,接著講大學與尚書,後來講論語與孫子兵法,他的著作很多,被翻譯成為中文的書包含《老子》《孫子》與《論語》等。他的主要思想與精神,透過講座與Youtube 推廣,他也在慶應大學與ISL 協會定期演講(後面說明),可以在他的TAO CLUB網站 https://www.tao-club.net/   中看到。即使他現在已經81歲,他還是風采奕奕的在傳遞東方思想,他也相信這些陳舊封建的東方思想,有些內涵值得在21世紀為人類帶來貢獻。

我認為這本書是田口先生的思想回憶錄,他那時候75歲,回頭看過去50年的人生,其中40多年累積中國古代典籍的思想來經營他的顧問事業,後來加入日本的神道與禪宗,一起來豐富中國古籍欠缺實踐力的不足。

【他的人生歷程】

(1)25歲,他被牛挫傷,腎臟受損,左腳不能行。休養5年才可以恢復。

(2)30-35歲,他人生的低潮,找工作不順利,很想自殺。

(3)30歲,他開始研讀中國古籍,從道德經開始。他學會「根源,歷程,多樣」的思考模式,看事情,要找到事情發生的「根源」,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都要羅列出來。接著思考「變遷」,事情發展到現在可能經過很多的變動,變動的歷史可以透漏出蛛絲馬跡。最後要「多視角」分析,歸納出可能有多種原因,多種變數,以及多種發展方向,因此,要列出多種解決方案給他人選擇。【HH】換作我的語言,分析問題,定義有哪些「根源」的問題發生點,屬於「獨立變數」?以及後續變動過程中,有哪些半途影響的「中介」變數?事情發展下去可能的結果是多元的,有哪些「相依」變數?我們可以藉此思考與預測後續的發展。

(3)35歲,他找到方向,「書寫」是他的人生專長。他養成習慣,每天閱讀2小時的經典, 參考KJ法,是由川喜田二郎教授(Kawakita Jiro),在田野調查中發展出來的質性資料整理方式,又稱親合圖(Affinity Diagram)。【HH】「KJ法」的觀念用便利貼寫下想法或資料後, 貼在白板等平面物品上,再找出親和性高的歸於同一類(Grouping)。再把每一類給標籤(Labeling)。多輪歸類逐漸提升更大類層級(clustering),並確認各類別之間的關係。這是另一個工具。

(4)35~40歲,他創立公司,Image Plan consulting ,要用中國古籍為更多人服務。

(5)40歲,他的公司專門提供CIS, personal identity 的服務, 找更多員工,並且賺了更多的錢,也發揮更多的影響力。他也在信州山上蓋了別墅。

(6)45歲,他開始講授中國古籍,寫了《老子講義》《書經講義》《大學講義》

(7)49歲,他縮編公司,改名為 image plan 研修公司,

(8)50歲,並成立網站 https://www.tao-club.net/   他每月安排與企業主的一對一交流,舉辦研習會,開設中國古籍的講座,他也到矽谷去演講。他把東方思想的範疇拉大,包含中國的儒家與道家,佛教與禪宗,加上日本神道,共有五個方向。他向鈴木大拙與秋月龍珉兩位禪宗大師學習,日本神道則是從侘寂美學出發。

他發現中國古籍的缺點,就是不透徹無法融入生活,於是他強調要能實踐。

他發現說話技巧很重要,包含音量,咬字,聲韻起伏,停頓,誠懇,與內容,都需要精心設計。

(9)60歲,他開始迎接新挑戰與新生活,拓展新的人脈。他接觸更高的層級,包含大的企業主,政府官員,他的老同學(原本都是學界的菁英),他用平民的姿態切入。

(10)65歲(2007),他成立自己的講堂,慶應義塾,2009年他在慶應大學丸之內城市學院 agora開了六堂課,「問田口佳史」 https://www.keiomcc.com/faculty/taguchiyoshifumi/   agora講座 田口佳史さんに問う古典シリーズ。採用問答方式,增加臨場感。他說已經舉辦 10年。

他也跟ISL合作,這是野田智義創辦的一個比較年輕的人所組成的強調日本傳統文化的社團 https://isl.gr.jp  他連續15年每年舉辦一次課程,讓年輕人認識這些古籍。

他期待讓這些被定位為陳舊封建的中國古籍,可以翻轉,可以幫解決西方文明無法解決的問題。

(11)70~80歲後,他已經成為大師級的人物,

  • 他積極推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https://inst-east-and-west.org/en/ ,【HH】他提到東西方的文化各有優缺點,並不要期待東方文化壓到西方文化,也不要強調東方文化一定比西方文化好。他認為西方文化的缺陷(1)太重視單一的目標,例如重視經濟,重視進步,重視GDP, 而忽略均衡,沒有東方思想「陰陽」互補的觀念; (2)太重視合理性與效率,做事情很有效率,講求理性,也就是「法理情」的前兩者,而忽略了「情」或是「仁與義」;(3)太重視專業性,每個人都是菁英,在某個領域的菁英,因而SILO, 而忽略協同合作。欠缺東方思想的「整體思維」。
  • 他也認為古籍需要活用 https://www.tao-club.net/wp/wp-content/uploads/2022/03/22bZM22BC2022303.pdf  田口先生推崇佐久間象山說的「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田口先生寫了一本書介紹橫井小楠所規劃國家思想。他認為西方思想的強處是模組化,可以用很清楚的邏輯來探究真理,讓人們很容易理解。就像電腦的應用程式,可以讓人很容易接觸與取得需要的內容;反之,東方的思想如佛學或禪宗,需要完整的閱讀與理解,也要花時間去實踐才能學習到。因此,東方的思想很難輕易獲得,也就是不夠親民。
  • 在他的網站中逐漸增加新的YOUTUBE視頻,來推廣他的東方思想觀。
【他的想法】

他認為儒家文化的精神,在於肯定現在的社會生存方式,期待讀書人恢復古代的制度,每個人透過個人的修身,安於自己的本份,並且幫助別人,可以讓社會做得更好。

他認為道家文化的精神,在於否定現在的社會生存方式,不要遷就安於現狀,而是尋找事情的根本,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與自己的內心「道」去對話。

他也相信很多人會質疑,自己內心的「道」是否太主觀太個人化了?但他強調,現代很多人因為受到社群影響,往往失去自信,而擔心自己「想法錯了」。因此,透過「道」的個人化,而能強化自己的主見,用「道」作為朋友而不孤單,是自己活得更快樂。

針對日本文化的精神,他認為日本的「禪」與「神道」有很多知識資產,可以善用。但中國古典典籍的缺點就是無法實踐。例如秋月龍珉,提到禪的禪道與禪學不同,而且不能偏廢。禪道與禪學的差別:禪道,是禪的道理,是原理原則。禪學,是禪的學習,包含坐禪的練習。(日文的禪學,是指學習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