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4

241109 ~十一月容競利世

 

在11月份的明哲匯,主題是「容競利世」,於是我想研究「利世」的源頭與意義。

我找到在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有這麼一段話。於是找出來研究。

這段文字,真的很棒,可供參考:

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

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梲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閒,材增迂誕,軍國經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翻譯:古代求學的人是為彌補自身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誇誇其談;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造福社會,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修身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這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這就好比摘取秋果。)

「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並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