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領導學》也就是《貞觀政要》的日文簡短版。
《貞觀政要》原文共有 40章; 田口佳史先生,抽取其中約一百句話或文字,《天可汗領導學》全文共有六章,分成26小節,每個小節擷取3~4句話來說明。擷取的文字很多都是精華。
在本BLOG分為 6段來說明,藍色字體是《貞觀政要》的原文,章節編號來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91288
以下是第10-20 節。
=====================
【第三章】識人的哲學
十、任人與時俱進∕不同階段需要不同人才
私下互謀的關係,會毀滅組織
◎創業期→維持期,重新考量高層的組成
創業時需要私下互謀的人才,守成需要公開議政的能力。
◎做好工作比維護虛假人際關係重要
【2-2】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或有護己之短,忌聞其失,有是有非,銜以為怨。或有茍避私隙,相惜顏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
◎「以和為貴」不代表「該說的話不說」
【2-2】隋日內外庶官,政以依違,而致禍亂,人多不能深思此理。當時皆謂禍不及身,面從背言,不以為患。後至大亂一起,家國俱喪,雖有脫身之人,縱不遭刑戮,皆辛苦僅免,甚為時論所貶黜。卿等特須滅私徇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
主子希望官員們,彼此不要以和為貴,要勇於提出不同的意見,為了國家的利益,必須要公開說出來,公開的辯論。
十一、精實組織∕減少職位的數量
只挑選有能的人,而非用人填滿組織
◎不因人才不足就採用不會做事的人
【7-1】貞觀元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故《書》稱:『任官惟賢才。』又云:『官不必備,惟其人。』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
人才不要浮濫。
◎擔任重責職位的人越少,越易溝通意見
【7-1】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於畫地作餅,不可食也。《詩》曰:『謀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攝,焉得儉?』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載在經典,不能具道。當須更並省官員,使得各當所任,則無為而治矣。卿宜詳思此理,量定庶官員位。」玄齡等由是所置文武總六百四十員。
主子希望人才「寧精簡,勿浮濫」,尤其高階人才,不要太多。
◎人事命令關係重大,應謹慎考量分配
【7-1】太宗從之,因謂玄齡曰:「自此倘有樂工雜類,假使術逾儕輩者,只可特賜錢帛以賞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諸衣冠以為恥累。」
獎酬制度,分辨「官爵職等」與「單次獎賞」的差別。有些人才能力就是專精,不適合做官員,不要因為個人喜好而給予較高的官爵,反而應該考慮在某次貢獻後給予賞賜一次。
一二、尋找人才∕要熱中找好人才
遴選優秀人才是領導者的優先工作
◎讓唐太宗夜不成眠的原因:人才
【7-3】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恆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百姓以否。故於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恆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於名下。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系,尤須得人。」
◎「找不到好人才」是怠慢職務的推託之詞
【7-4】貞觀二年,太宗謂右僕射封德彞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對曰:「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於當時,不借才於異代。豈得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後為政乎?且何代無賢,但患遺而不知耳!」德彞慚赧而退。
◎光憑學歷、考試成績無法作為錄用的基準
【7-5】貞觀三年,太宗謂吏部尚書杜如晦曰:「比見吏部擇人,惟取其言詞刀筆,不悉其景行。數年之後,惡跡始彰,雖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獲善人?」如晦對曰:「兩漢取人,皆行著鄉閭,州郡貢之,然後入用,故當時號為多士。今每年選集,向數千人,厚貌飾詞,不可知悉,選司但配其階品而已。銓簡之理,實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將依漢時法令,本州闢召,會功臣等將行世封事,遂止。
不要只看考試成績,還要看其品行。
一三、磨練識人眼光∕辨別真偽的智慧
看穿一個人本性的六個觀察面向
◎「六觀」──看穿對方最真實的一面
【7-12】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貞白卓異者,蓋求之不切,勵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遠大,各有職分,得行其道;
- 貴則觀其所舉,
- 富則觀其所養,
- 居則觀其所好,
- 習則觀其所言,
- 窮則觀其所不受,
- 賤則觀其所不為;
◎六種無法信任的人
與前述顛倒的六種人。
◎不為錢所操縱的人,才能擁有財富
【7-12】因其材以取之,審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長,掩其所短;進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則不嚴而自勵,不勸而自勉矣。故《說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
一四、發掘人才∕務必確保的員工
讓組織繁榮興盛的六種優秀人才
【7-12】何謂六正?
- 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預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
- 二曰虛心盡意,日進善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如此者,良臣也。
- 三曰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稱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 四曰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
-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辭祿讓賜,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
- 六曰家國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面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謂六正。
◎「六正」──優秀員工的特徵
- ‧聖臣:有先見之明、善於管理現場的人
- ‧良臣:適時給予領導者建議和協助的人
- ‧忠臣:勤勉工作、努力提拔人才的人
- ‧智臣:正確預測成敗,轉禍為福的人
- ‧貞臣:遵守法令、節制謙讓的人
- ‧直臣:局勢混亂時敢於直言進諫的人
一五、遠離禍端∕絕對不能用的員工
讓組織走向毀滅的六種問題人物
【7-12】何謂六邪?
- 一曰安官貪祿,不務公事,與世浮沉,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
-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茍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
- 三曰內實險詖,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妒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 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內離骨肉之親,外構朝廷之亂,如此者,讒臣也。
- 五曰專權擅勢,以輕為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
- 六曰諂主以佞邪,陷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是謂六邪。
◎「六邪」——問題員工的特徵
- ‧具臣:不做事,只在意周遭眼光
- ‧諛臣:只會拍馬屁、討好領袖
- ‧奸臣:表面正直,私下扯下屬後腿
- ‧讒臣:只把精力放在離間上下
- ‧賊臣:濫用權勢、隻手遮天
- ‧亡國之臣:人前笑臉人後捅刀的雙面人
◎時常省視自身,伸張六正,抑制六邪
【7-12】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
【第四章】帶人又帶心的藝術
一六、兼聽四方∕不被蒙蔽的胸懷
傾聽多方聲音,善用各領域的專家
◎什麼地方能區分出領導者的優劣?
【1-2】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徵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詩》云:『先民有言,詢於芻蕘。』昔唐、虞之理,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是以聖無不照,故共、鯀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
◎想避免遭到蒙蔽,就要廣納各方意見與資訊
【1-2】秦二世則隱藏其身,捐隔疏賤而偏信趙高,及天下潰叛,不得聞也。梁武帝偏信朱異,而侯景舉兵向闕,竟不得知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諸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明白「有下屬才有自己」「有顧客才有企業」的道理
【1-1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一七、建立互動模式∕打造下屬暢所欲言的環境
上司要有「傾聽意見的耳朵」,下屬要有「打動人心的話語」
◎第二把交椅應具備的「先見之明」
【1-13】朕聞晉武帝自平吳已後,務在驕奢,不復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謂其子劭曰:「吾每見主上不論經國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此非貽厥子孫者,爾身猶可以免,」指諸孫曰:「此等必遇亂死。」及孫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於先見。朕意不然,謂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曾位極臺司,名器崇重,當直辭正諫,論道佐時。今乃退有後言,進無廷諍,以為明智,不亦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陳,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必望收彼桑榆,期之歲暮,不使康哉良哉,獨美於往日,若魚若水,遂爽於當今。遲復嘉謀,犯而無隱。朕將虛襟靜志,敬佇德音。
底下的人,看到主子犯錯,應該要立即阻止,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才說自己有先見之明。
◎領袖風範的展現=溝通無礙的信賴關係
【2-6】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治國與養病無異也。病人覺愈,彌須將護,若有觸犯,必至殞命。治國亦然,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至喪敗。今天下安危,系之於朕,故日慎一日,雖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既義均一體。宜協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極言無隱。儻君臣相疑,不能備盡肝膈,實為國之大害也。」
希望底下的人,對於主子要能夠暢言無阻,不要隱瞞。這是主子的個性開放,也要能夠容忍底下的進言啊。難!
一八、雙贏的上下關係∕真正信賴的不怕衝突
上司聽信空穴來風的誹謗時,屬下應該生氣
◎加深信賴的君臣對話:「良臣」與「忠臣」之論
【5-20】貞觀六年,有人告尚書右丞魏徵,言其阿黨親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其事,乃言者不直。彥博奏稱,徵既為人所道,雖在無私,亦有可責。遂令彥博謂徵曰:「爾諫正我數百條,豈以此小事,便損眾美。自今已後,不得不存形跡。」居數日,太宗問徵曰:「昨來在外,聞有何不是事?」徵曰:「前日令彥博宣敕語臣云:『因何不存形跡?』此言大不是。臣聞君臣同氣,義均一體。未聞不存公道,惟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國之興喪,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發此語,尋已悔之,實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懷隱避。」徵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許國,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負。但願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異乎?」徵曰:「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獨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太宗曰:「君但莫違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計。」乃賜絹二百匹。
魏徵〈述懷〉
-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 請纓繫南粵,憑軾下東藩。
-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第五章】領導者的修身智慧
一九、端正自身∕管理的基礎是自我管理
懂得控制欲望才能做好領導工作
◎放任嗜好及欲望=掏空自己的根基
【1-1】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讟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諫議大夫魏徵對曰:「古者聖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陛下所明,實同古義。」
二十、排除私欲∕自小處開始嚴格約束自我
時時警惕自我,不可流於私利私欲
◎再偉大的明君,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盲點
【20-1】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隋氏末年,求採無已,至於離宮別館,非幸御之所,多聚宮人。此皆竭人財力,朕所不取。且灑掃之餘,更何所用?今將出之,任求伉儷,非獨以省費,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於是後宮及掖庭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5-1】貞觀初,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本廬江王瑗之姬也,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珪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之為是邪,為非邪?」太宗曰:「安有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珪對曰:「臣聞於《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國,問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惡惡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於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婦人尚在左右,臣竊以為聖心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所謂知惡而不去也。」太宗大悅,稱為至善,遽令以美人還其親族。
主子減少後宮的人數,是正面。但收納別人的妃子自己用,是負面。但主子能改正。
◎公私不分,往往由小處慢慢擴大
【5-23】貞觀八年,左僕射房玄齡、右僕射高士廉於路逢少府監竇德素,問北門近來更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乃謂玄齡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少有營造,何預君事?」玄齡等拜謝。魏征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士廉拜謝。玄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且所為有利害,役工有多少,陛下所為善,當助陛下成之;所為不是,雖營造,當奏陛下罷之。此乃君使臣、臣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臣所不解;玄齡等不識所守,但知拜謝,臣亦不解。」太宗深愧之。
這個主子還能夠受到諫言就改過。不簡單。
◎對抗欲望是領導者終其一生的考驗
【18-4】貞觀十六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近讀《劉聰傳》,聰將為劉後起儀殿,廷尉陳元達切諫,聰大怒,命斬之。劉後手疏啟請,辭情甚切,聰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讀書,欲廣聞見以自益耳,朕見此事,可以為深誡。比者欲造一殿,仍構重閣,今於藍田採木,並已備具,遠想聰事,斯作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