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us: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繁體版《連結》天下文化20 24/9/10,譯者:林俊宏
---------------------
第四章 錯誤
(一)聖經的故事
1. 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說明希伯來聖經與基督教聖經的發展過程,說明這兩本聖經是人整理與寫的,而不是神說的。
在西元1000年前,陸續有人傳誦希伯來聖經的內容。
在西元前2世紀,出現《死海古卷》那是最早的希伯來聖經初稿版本。
在西元前1世紀,希伯來聖經,經過一些拉比的審核篩選,逐漸成形。出現希臘文譯本。
在西元0年,耶穌誕生,耶穌也是一位猶太教的拉比,但是他對於希伯來聖經的解讀看法不同。
西元2世紀,希伯來聖經正典成形。
西元393年希波大公會與迦太基大公會,將27卷建議基督徒閱讀的文本,形成新約的雛形。
就像區塊鏈分岔了,(1)以色列的拉比,決定了希伯來聖經的版本,後來又用《米示拿》來解釋希伯來聖經。再後來,又用《塔木德》來闡釋《希伯來聖經》的具體作法。(2)耶穌與他的信徒決定了《舊約》與《新約》,舊約是基督教對希伯來聖經的編定版,而新約是耶穌信仰的使徒紀錄。
經過1000多年,不同的基督教會,針對不同的文本爭辯,例如啟示錄或歌林多三書是否被放入新約,以及其他版本的章節,以及對於女性參加教會的文本,因為不同教會的認知不同,因而產生不同版本的經文。
2. 作者的說明,希望帶出,聖經不是神說的,而是一些古人選的,這個篩選的過程,就已經在合理化自己的故事,而且排斥其他版本的故事。
3. 作者認為聖經,被建立在「不容挑戰」「神絕對是對的」,而怎麼解釋神說的話,靠的是「人」來解釋,這些解釋的人,本身是否有私心,或是有特別的權力會傷害其他人,就是最大的「資訊濫用」。
4. 宗教法庭,十字軍東征,許多荒謬的歷史,就是建立在「資訊」被有心人,刻意地選擇性運用,再變造出一些故事,來取得權力,掌握權力。
(二)獵巫行動
1.作者提到 1420 年的《女巫之槌》的故事,一個荒誕的書籍,不加求證的虛構故事,竟然造成上萬人被視為女巫,而被獵殺。
2.這個故事最後的演變,就是一連串以訛傳訛,以及教會推波助瀾,宗教法庭參與鼓勵人民舉報。人民也會利用這種舉報過程,誣陷好人,逼供成招。
3.這個因為印刷術的普及,好的書賣沒幾本,但是荒誕的書卻賣的比好書多。
(三)科學的自我修正機制
1.作者認為聖經與科學兩個資訊網路的最大差別在於自我修正機制,也就是科學資訊網路的成員承認自己的無知,相信這個資訊網路並不完美,裡面存在許多錯誤,可以不斷修正與進化。而聖經的資訊網路,為了維持它的秩序(權力結構),不能夠承認《聖經》有錯誤,也不能夠承認古人寫的聖經,裡面有很多內容已經不合時宜。當然,也要否定權力結構的最上層(神父或教宗)是聖人,是完美的,他們說的話都不容置疑。
2.科學的自我修正機制,並不完美,因為科學界也是有派系,也有權力結構,也有審查機構,因此作者舉化學家謝赫特曼(p154)的故事,他1982年提出「準晶體」的化學理論,當時就被當權的化學家殘酷的批評,直到2011年他才獲得若貝爾化學獎。
3.科學的自我修正機制,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是科學界的包容性大,後來的新科學理論可以推翻或取代舊的理論。教會則落入「必須絕對正確」的陷阱。
第五章 抉擇
(一)民主制度 VS 極權制度
1.民主制度是分散的資訊網路, 極權制度是集中的資訊網路
2.極權制度所有資訊從地方流向中央,由中央做決策;中央是絕對正確,不歡迎任何挑戰
3.民主制度的決策除了有運作的議會,但很多決策是來自各地方政府,各地方企業,各地方社群,乃至新聞媒體或法院,有分散的機構分別做決策,而且不全然相信中央的決策與指示
(二)分辨「分散式網路」的民主國家與「集權式網路」的民主國家
1. 很多國家都宣稱是自由民主國家,但就像光譜儀,有不同程度的民主
2. 強人的集權式民主:強人領導的民主國家,雖然有媒體,有議會,有地方法院,有選舉,有不同黨派,但是所有的決策,都是強人決定,其他的都是橡皮圖章,雖然是民主
3. 民粹主義(populism)的民主:有一群政黨,贏得了選舉,他們宣稱就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就代表人民,就可以根據黨團的決策來執行與貫徹黨團的想法,他們進而對於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專家或政黨,都打入「反人民」的行列而試圖撲滅
4. 綜觀來看,極權民主與民粹民主與分散式民主,主要的差別在於「傾聽對話」與「保護弱小」,極權民主的強人,並不願意傾聽不同聲音,塑造自己的絕對權威與正確; 民粹主義的政黨,忽視弱小族群或是不同意見的聲音;兩者都會在政治上打壓反對派的勢力,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三)歷史上的民主制度
1. 波蘭立陶宛聯邦(包含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在1569年成立。貴族採用議會制度跨國管理,由1萬多個貴族投票選舉國王。但後來失敗了。因為當時資訊網路效率太差,而且溝通效率與成本太高。
2. 荷蘭聯省共和國 Netherland,1581年七個自治省共治,因為領土面積小,成功運作。當時最成功的技術,就是發行報紙《義大利德意志等地時論報》透過媒體來分享資訊。
3.美國1824年的選舉,透過報紙專欄發布國情咨文,也透過報紙讓候選總統做形象包裝。新聞自由,讓人民獲得更多資訊,而政府包容民間的不同聲音的流通。相較這時候的俄羅斯沙皇,中國的清朝,鄂圖曼土耳其的歐亞大國,他們都是帝國思想,不容許人民散發不同言論,更沒有選擇皇帝的自由。
(四)專制與極權制度
1. autocratic regime 專制:皇帝具有絕對權威,對於人民有自己生殺大權,所有權力歸於皇帝所有,皇帝不需接受人民的監督或彈劾。形容皇帝的專制行為。早期的羅馬帝國,蒙古帝國,阿巴斯帝國都是如此。
2. totalitarian regime 極權:政府為了穩固政權,對於人民的行為進行嚴密的監控,並且透過機制找出反對的聲音,給予懲罰與殺害。形容對於人民的統治行為。早期的秦帝國的十五連坐法,蘇聯史達林的秘密警察機制/集體農場/清算富農活動。
3. 專制從古就有,他們鞭長莫及無法管得了所有老百姓與異議份子。因此有些人可以隱居山林,躲在洞穴中修行,也不會被抓到。在古代,秦國要用極權管理人民,成本很高,在「秦統一天下前還容易做到,但到了統一天下,困難度就很高了。但到了納粹與史達林時代,科學技術就幫助秘密警察的監控容易多了。
4. 專制極權,其實也有效率優勢,也能夠集中資源在某些特定的發展,例如德國發展武器,俄羅斯發展太空與核子武器,都是極權的優勢。極權可以控制整個社會秩序,如果經濟政策搞好,人民的滿意度會很高。但極權的錯誤政策則會造成人民的苦難,例如史達林的清算富農的政策。
(五)民主與極權
1.車諾比 1986年爆炸,為了掩蓋災難,蘇聯內部從下到上全部封鎖消息,也不處置,造成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人數百萬人受到傷害。直到2天後 1200公里外的瑞典發現輻射異狀,才揭露出這個消息。
2. 三哩島事件1979年核電廠事件,4點發生,7點政府內部都已經通報,採取相關措施因應。
3. 極權統治下,領袖是英明的,不會犯錯。民主制度下,任何人都會犯錯,重點不是不犯錯,而是知錯能改。
4. 極權統治下,因為資訊不公開,全部集中在領導人身上,因此「獵巫行動」或是「政黨派系的傾軋」更加地下化與黑暗。史達林時代的「猶太醫生獵捕行動」就是透過釋出「猶太醫生陰謀殺害蘇聯高層」的陰謀論,進而獵殺猶太醫生。為了清除異己,在沒有公平公開的偵辦與訴訟流程,極權國家容易對於持有反對意見的黨派,進行私下的逮捕與殺害行動;而這類「反對意見」的定義,欲加之罪何患無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