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4

快思慢想:文華2024年重讀書摘(下)

Ch 19 理解的錯覺

敘述的謬誤 (Narrative Fallacy)

過去的故事往往因為片面或瑕疵而形塑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使我們不斷地合理化修飾,甚至用謊言來欺騙自己,僅藉片面事實解釋過去。

各種名人傳記或企業成功的故事,多半經過包裝與過濾,無法呈現事實的全貌。

直覺預感往往是事後諸葛亮式的推測。

成功或失敗的故事,多半只是基於結果的說法,屬於結果偏誤 (Outcome Bias)

馬後砲偏見 (Hindsight Bias)

在結果已知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以「我早就知道」的態度歌頌成功或批評失敗,甚至自認為事先已預見一切。

對於實際執行者而言,這些偏見毫無助益。

對讀者而言,這些故事僅滿足系統一的印象,並無太多參考價值。


Ch 20 效度的錯覺

無領導小組挑戰 (Leaderless Group Challenge)

軍官的選拔中,評審團多數依靠「印象分數」進行評分,但後續的追蹤結果顯示,這些評分結果與隨機抽樣無異。

這反映出效度錯覺 (Illusion of Validity):我們觀察到的環境與他們未來工作環境不同,因此選拔結果並無效度。

技術錯覺 (Illusion of Skill):基金經理的投資績效僅因運氣,忽略了隱藏失敗案例,實際成績接近隨機。

專家錯覺 (Illusion of Expert)

專家對未來的預測不一定準確,並非專家缺乏知識,而是世界太複雜,無法預測。

這顯示「明察未來」的想法常有誤,不應過分依賴專家預測。


Ch 21 直覺 vs 公式

臨床預測與統計預測

比較醫生的直覺預測與統計公式,發現公式預測的準確度更高。

公式能夠避免「月暈效應 (Halo Effect)」,僅以數據為依據。

在以色列軍人的篩選中,基於統計的工具取得良好效果,遠超越直覺預測。


Ch 22 什麼時候相信專家直覺

康尼曼與克萊恩的研究

兩位學者對專家直覺的觀點不同,但皆同意直覺源於自信(來自「易於理解」與「一致性」)。

辨識促發決策 (Recognition-Primed Decision):只有在未來可預測且變化規律的情況下,專家長期習得的技能才會發揮作用。

這意味著僅在特定條件下專家直覺才具準確性。


Ch 23 外在看法

專案失敗的三個教訓:

1. 過度聚焦於內部觀點,忽略了外部的情況。

2. 計畫謬誤 (Planning Fallacy),過度樂觀的預期,而非基於真實情況。

3. 不合理的堅持 (Irrational Perseverance),無視現實情況,仍執意進行。


Ch 24 資本主義的引擎

計劃謬誤與樂觀偏見

創業過程中充斥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忽略競爭與外部風險。

如何避免計劃謬誤:可以使用「事前災難模擬 (Premortem)」技術,從敵對角度思考最壞情況,以審視計畫。


Ch 25 白努力的錯誤

白努利的道德預期理論

該理論基於預期效用,卻缺乏參考點,無法考量人們的心理層面差異。

這反映出「理論蒙蔽 (Theory-Induced Blindness)」:因過於依賴理論,反而忽視其局限。


Ch 26 展望理論

作者提出新假說反駁預期效用理論,即「反例證明 (Counter Example)」,具有三大特點:

1. 參考點 (Reference Point):人們對收益或損失的認知依賴於特定的參考點。

2. 敏感度遞減原則

3. 損失規避原則:人們更傾向避免損失,這種風險規避影響了決策。


Ch 27 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 (Endowment Effect)

人們對自己擁有的物品賦予較高價值,而非理性地進行交易。

例如,消費者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自己擁有的物品,但未必對他人持同等價值。


以上總結了各章的主要概念與錯覺,希望能讓讀者更加了解人類在認知與決策中的常見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