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在coursera 上了黃俊傑教授的「東方的論語思想」,我原本很好奇,《論語》不是中國古人的書嗎?怎麼會變成「東方思想」?
當我最近花時間念了田口佳史,稻盛和夫與澀澤榮一的書,我才比較深的體會,《論語》甚至《老子》《易經》等書,中國的古人有一套解讀方式,近代中國的新儒家也有一些解釋,但是他們都停留在道德層次,政治層次。日本的學者乃至商人,則把這些書融合日本的文化,變成「東方思想」。因為日本人自己也有自己的文化認同,未必接受《論語》說的。甚至,他們強調「實用」,古書不是拿來「考古」「論證」的,而是「取其合宜為用,捨棄過氣不用」,另外「義利合一」,義就是公益,利就是功利,兩者要合而為一。把論語與商人結合在一起,最早的是澀澤榮一先生,後來的稻盛和夫。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就非常重視西學,也慢慢建立自己的信仰,對於積弱不振的中國,連帶看不起中國的文化與政治,因此,日本學者接受《論語》,《老子》這些古人的智慧,但不接受漢朝以後,尤其宋朝以後的中國學者對這些古文的解釋。對於明朝與清朝的學者所研究的「考證訓詁學」,更不會關注。
我自己過去幾年買了一套愛新覺羅毓老師的講書:《講論語》《講老子》《講莊子》《講孫子》《講易經》,我發現毓老師的內容也是強調讀書是要「實用」不是讀死書。只是毓老師本身是個貴族後裔,不是一個商人,難免不像澀澤榮一或稻盛和夫那麼有影響力。
參考黃俊傑先生在《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一書中217~230頁的一篇文章《澁澤榮一解釋論語的兩個切入點》,分析澁澤榮一在《論語與算盤》書中的觀點。
- 自從十七世紀伊藤仁齋(1627-1705),直到二十世紀的中 國文學研究名家吉川幸次郎(1904-1980),日本知識分子解讀《論語》莫不強調《論語》的實用性與日常性。
- 伊藤仁齋解釋 《論語》,非常強調要回到孔門師生對話的原始語境,釐清《論 語》字詞之「古義」,批判宋儒(特別是朱子)的詮釋脫離了 古代儒學的脈絡。伊藤仁齋透過經典原始語境的返原,釐清《論 語》中關鍵字詞如「道」或「仁」的古義,將《論語》與諸經 融為一爐而冶之,批判朱子的詮釋系統,並建構「古學」派的 經典詮釋典範。他說: 「......凡聖人所謂道者,皆以人道而言之。......道者,人倫日 用當行之路。」
- 澁澤榮 一(1840~1931)素有「日本近代化之父」或「日本資本主義的指導者」之稱。他畢生提倡《論語》,主 張以《論語》作為企業經營之指導經典。1928年出版《論語與算盤》 正是澁澤榮一發揮他的主張的代表著作,對日本社會各界影響甚大。他認為《論語》是一本有關日常修己待人的訓言。
- 澁澤榮一提倡以《論語》培養新時代企業經營者的「士魂商才」。 這個「士」是指日本的武士精神,不是中國的「讀書人」。澁澤榮一從「義利合一」觀點,呼籲社會大眾「在採取 致富的方法與手段時,要以公益為先,不要有虐待人、損害人、 欺人、騙人的作為。」。他強 調:「企業經營與其讓一個個人受益,不如讓 社會多數人蒙惠,」
- 日本儒者對《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的解釋。十八世紀古文辭學派大師荻生徂徠解釋 說:「義者士君子之所務,利者民之所務。」但澁澤榮一認為「義」是個人內心的合宜,利是「外在的財富」,兩者應該合一。「義」「利」並非對立敵體,他主張「道德與利益合 一」,他鼓吹將《論語》的為人處世原則運用到現代企業經營 之中。
另外是參考《一次讀完論語的104個經典智慧》這本書,(2006) 出版社:華立文化 作者:涉澤榮一 譯者:張秀梅 譯。這本書的日文版,是來自三笠出版社的《論語評析》,包含從述而篇到堯曰篇的104句經典句子,我們就採納在前面四則BLOG。涉澤榮一另外有《論語講義》等作品,但並沒有翻譯成中文版。我們前面幾篇的文章,就是摘要重點,採用的格式是
- 論語的原文,用藍字表示 + 澀澤榮一的標題,用黑體字表示+ 我的註解,用~後表示
為什麼我們要讀「日文版」的《論語》,而不讀中國人寫的論語?
- 就像涉澤榮一在《論語與算盤》提到的他說:「我讀史籍而尊敬的中國,主要 在唐虞三代之末的商、周時代,當時是中國文化最發達、最燦 爛的時代」;47但是當他親履中華大地,「當我初踏中國之地, 實地加以觀察風俗民情時,我才發現事實竟然不是那麼一回 事」,48他痛感「中國人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很發達,國家觀 念很缺乏,毫無憂國憂民之心。一國之中,中流社會這個階層 既不存在,全體國民也缺乏國家觀念,這兩點可以說是當今中 國的兩大缺點」。
- 澁澤榮一特別強調「修養不是理論,而是必須躬身力行,落實在實際生活之上。他強 調《論語》就是實學。他批評朱子的「理」學無益於實際:
- 他認同中國研究經學最力,並將其發揚光大的是宋末 的朱子。然而,朱子 的經學非常發達,政治卻 異常混亂;此乃因學理與實際完全隔絕之故。本家淵源 (中國)的經學,雖在宋朝(朱子)大事振興,無法實踐,雖有學理終無濟於實際是也!
對我們當代的讀者而言,我們也要有這種體悟,讀這些古書是要實用,不是在考古,要知道有些內容歷久彌新,也有很多已經不合時宜,就要拋棄。
孔子,如同蘇格拉底,耶穌或釋迦摩尼一樣,是個具有前瞻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但他們說的話,有些有啟發性,但也有很多不合時宜,現代人切勿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