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4

文化思維:文華談明哲匯的真

年中反思:跳出「同溫層」而「斯文在滋」

      昨天明哲老師的年中寄語,他特別提到我曾經講過「同溫層」的問題。這讓我想到墨子在《所染》文章中的話:「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他還引用詩經的話「必擇所湛,必謹所湛」。

      同樣的,我們活在各自習慣的環境氛圍,也習慣於員工或親友的恭維與過濾的資訊,尤其身為高階主管的匯友更容易在組織內聽喜歡聽的話,匯友之間也可能為了「和氣不衝突」,大家就會彼此講「順心順耳的話」,大家就落入同一個大「框框」,像冰火共融後,大家溫度中和到伏貼舒適,就變成同溫層了。我在想,老師說大家都還在「常態」,在框框裡,很刻板,不會應變,不會「顛覆」,是不是希望匯友間要有些「溫差」。

       匯訓的第一句話「相交唯以真」,我曾經納悶,為何不用「相交以誠」,而用「真」呢?我恍然大悟,老師變得很「莊子」了!老師希望大家都能夠「真」的互相對待交往,即使「老師不見了」,老師不再當「點火」或「潑冷水」的人,大家也不要「虛偽」,要有其他人出來「人造雪」吧!

      我最近讀了一篇《徐克謙(2002)論莊子哲學中的「真」》-附在後面。在儒家的四書五經當中,幾乎找不到「真」字。但在老子書中出現3次,在莊子書中出現 65次的「真」字,老莊訴求「真」為了讓大家認識「偽」,目的是「去偽存真」。也許明哲老師最近遇到太多「虛偽的人事物」了,喜歡真字。還有毓老師也喜歡真字,他說「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

      那老師希望的「真」是「真心」,還是「真知」,還是「真言」,還是毓老師講的「尋拯世真文」的「真文」呢?

      我想,明哲老師的視野,可能四個層次都有吧!

      他深深感到「人心叵測」,動作虛偽,態度偽裝,因此希望我們同學之間,不要「虛偽」,彼此要有「真心」吧。

      接著,老子說過 「智慧出,有大偽」,老師希望大家要能慎思明辨篤行,要能辨識「人工(偽)的智慧」,才能有「真知」。

      然後,要「慎言語」。我們在《論語》中,「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若我們大家是朋友,孔子教我們的是要互相信任。在《易傳》中「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星雲法師說:「待人以誠,感人以德,交人以善,這是率性之謂道。」以上三個部分都在講「誠」與「信」,誠就是「成言」「修辭過的言語」,信就是「人言」是人思慮後說的話。這就是「真言」。老師希望匯友們彼此分享更多的好的善的故事。

      最後,「經緯天地為之文」「斯文在茲」是明哲老師期待我們傳承與延續的就是這些老祖宗的智慧,也是毓老師講的「尋拯世真文」的「真文」吧。我們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所長,盡心去做,就是「斯文在滋」吧。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人「違心」,「假消息」,「謊言」,因此,老師希望我們彼此相交要「無偽」而對於外界的思維要「顛覆」,也就是能夠「去偽存真」,跳脫「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對於現象的解讀不要「人云亦云」,總的來說,也就是「明」的功夫,或「洞見」的能力。最終,我們也要下足夠的功夫培養「夏學的奧質」,念念不忘的「尋拯世真文」的使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