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24

異思維:Harari《簡史三部曲》教了我什麼?

 還記得NLP提到人類思維的六個層次,

1, 環境層次(Environment):指外在的環境、情境和資源,個人所處的物理和社會環境。

2. 行為層次(Behavior):指個人的具體行為和行動,是直接看得見的表現

3. 能力層次(Capabilities):指個人的技能、能力和策略,即執行行為的內在資源。

4. 信念與價值層次(Beliefs and Values):指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對於事物的看法、判斷標準,影響行為和決策。

5. 身份層次(Identity):指個人對自身的定位、角色和自我認知,影響到整體行為模式。

6. 使命與意義層次(Purpose and Spirituality):指個人的使命、人生意義、對於更高目標的追求,通常是更抽象、精神層次的。

        讀過了Harari的《人類大命運/未來簡史》《人類大歷史/過去簡史》以及《21世紀的21堂課/今日簡史》,對於他的精闢分析,令人感到震撼。用他的邏輯來看孔子的論語或者儒家的思想,可以更深切的感受到,在科技文明的推動下,這些古老的思想或宗教已經難以復辟。在當代的自由人本主義為世界的主流,社會人本主義作為另一個挑戰自由主義的大對手,古老的思想與宗教,仍然具有煽動群眾以及凝聚國族主義的價值,但在科學人本的世界世,已經不具有普世的影響力。

       不論宗教的經典或者是儒家的書籍,這些內容在最原始的時空背景已經不復存在。例如孔子希望回到周朝的天下,也以黃河流域作為天下的基礎,不考慮四周的蠻夷之邦的前提下,希望黃河流域的周商民族天下大同(這個天下北不跨過黃河,南不跨過長江,西不進入甘肅,這是最原始的孔子思想),這個時空環境,在現在全球文明的空間以截然不同。儒家的思想就像西方的基督教思想,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有所調整,在漢代,魏晉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對儒家思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再詮釋」,由當時的權威領導者所率領的讀書人,針對儒家思想量身打造以符合當時統治的需要,就像明朝清朝採用朱熹的版本,那種思想已經跟孔子最原始的思想不一樣。而朱熹的思想所看到的天下,也是有區域限制的,就明朝的疆域來說,北部不超過長城,西不跨過新疆西藏,東南不出海。因此朱熹的儒家思想,也不適用在當下的全球環境,更何況當時的使用場景是一個極權統治的皇帝制度,而且欠缺科技與民主思想。因此,如果要找出儒家思想如何在現代這個科技文明與自由人本主義下的價值,這需要有另外一批「新新儒家」來提出與影響。儒家重視家庭倫理的觀念,與現代的自由人本主義或是社會人本主義的思想並不相容,若要適應當代思想就必須有大幅度的調整,在當今自由言論的氛圍下,如果有大智慧的思想家,與其「拿儒家思想來修修補補」,不如「捨棄儒家思想重新構建自己的一套思維」。因為在修修補補的過程之中,難免要花掉很大的心力去跟老學究們爭辯與考證,那會耗掉大師想家非常多的心力,可能設計圖還沒畫好,他的人生就告一段落了。

       重新檢視Harari的思想,是落在「信念價值觀」這個層次。這很可惜,在信念與價值觀這一個層次的任何分析與訴說,可以讓聽得人感到非常的震撼,也為他的分析給予掌聲。但是那「下一步?」,Harari敲碎了很多人的身分認同,那誰來重建新的身分認同呢?

        Harrari出了很多的問題,他自己也沒有解方。似乎他將答案想要留給大數據的演算法,也留給每個個人親身的體驗。因此在於「人生的使命與意義」這個層次,Harari 也沒有做過多的討論,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

         總的來說Harari 在信念這一層次扮演很好的角色,讀者必須重新思考「打破了自己的身分認同之後要怎麼辦?一是忘記Harari回到原點,二是自己在編出一個故事,闡述自己的新的身分認同」。另外讀者必須思考,如果人生真相就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像佛家說的空),那麼讀者是要遁入空門,還是忘掉Harari說的這些一切再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