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4

龍應台新書《注視》發表會


他從台東來,這是5場發表會之第四場。台中的讀者比較不同,串起了不同時期的書。

今天主講《注視》他在台東都蘭鄉居四年的故事。這四年使他認識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這些生命是他之前人生比較沒有關注過的,他也想到大多數住在城市的朋友沒有想到要關注的!

他今天的新書發表會,不要只是他說,他想邀請來賓朗讀的方式來進行交流。他希望透過念幾段文字,讓朋友們一起感受文字的韻律,想像而長出一個生動的畫面,更深刻的感受那些生命和場景!


(一)認識這個小村

109頁,描寫都蘭的小村,這裡的店家從生到死,肉攤、金紙,Pizza、農藥行都有,他的文字給予這小村一幀幀圖畫!


小村中有都市中有的人類及生活,更有不同的動物和生命。


(二)認識鷄

他在這小村住了四年,原本養了三隻鷄,現在已經有了29隻雞。

有一隻雞叫元帥,會進到書房陪她寫作,足足站在旁邊2小時不動,元帥累了就瞇一下眼!

有雞冠的未必是公鷄!你看母雞,孵蛋21天不吃不喝,他一次可以孵10隻雞,這批生出來的雞,大約三到四周就會成為獨立的雞!

母雞孵完一批雞,就會再去孵另一批雞。

如果只給母雞孵一隻,那隻小雞長大後,就會變成獨生雞,沒有兄弟姊妹,會黏在母雞旁,那也看出他們的靈性!

母雞和公雞的關係!母雞孵育期間,會防止公雞靠近,非常兇悍!

野生的母雞會想上樹去睡,他會帶小雞先從低矮的小枝,慢慢帶往高樹枝!可看到母子雞相擁而睡!


鷄也是生命,也有母愛,也有性情!


(三)認識蛇

324頁,看到有毒的青竹絲在樹上,樹上有雞在睡,他不理會!

我們都市中人往往因恐懼蛇,而會設法撲殺它!那是以人的角度看蛇。害怕蛇攻擊人類!

作者經過四年的生活,他已經學會「以動物的角度思考」,有一晚她看到蛇爬樹上,她原本擔心蛇吃雞!但她壓抑這擔心,相信自然會有它的運行,不要干涉!蛇也許並沒有害人害雞!第二天白天,蛇不見了,雞也無恙!


蛇就是動物,未必是人的敵人!


(三)認識其他動物

她看到樹枝上螳螂在辦事,約2個多小時!她想螳螂這2小時豈不曝險?

後來螳蛹在樹幹上,一個蛹裡面有300多個幼蟲!


她在草地上拾獲一隻受傷的夜鷹,她發現她的血盆大口。原來這隻老鷹在學飛掉到地上。她不該拾它,因為它的父母可能正在找它!


她也遇過食蟹獴,這獴可會給人狂犬病!但獴在他準備送醫前就死了!


(四)認識生命

292頁,一條蛇吞了一隻蟾蜍,蛇頭的形狀就是一隻蟾蜍的樣子。蛇不動因為蟾蜍尚未消化,蟾蜍皮厚就卡在蛇嘴,蟾蜍的眼睛還在蛇口外轉著!

我們人類很多人對蛇有恐懼,但大自然中不同動物都有它的存在,我們為什麼要見蛇而害怕?為什麼要透過殺掉它而解除我們的恐懼呢?


我們當知識分子口口聲聲說保護生態,但怎麼保護?還是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我們人類應學習認識身邊其他的生命,有些我們看不懂看不慣的,卻是自然!


(五)蜂之滅絕

如何面對虎頭蜂?

我們怕虎頭蜂,因為新聞說蜂會蟄死人。

但反過來說虎頭蜂每次用刺蟄人,它將會死亡! 因為它的刺和內藏是連在一起的!人不犯它,它怎會用生命來反擊?我們人類是否過度反應?

作者觀察過母蜂餵小蜂的過程!母蜂抓到毛毛蟲,會把蟲的毛及皮慢慢舔掉,然後把蟲肉弄成小肉團,再把肉團餵給幼蜂。這是另一種母愛!


認識其他生命的習性,尊重他們的安全區域,他們也不會侵犯人類!


(六)回到五歲,去認識生態

402頁,我們人類只是數萬物種之一,但我們卻不認識其他物種。正在撲滅虎頭蜂,正在驅趕蛇及老鷹。我們能不能和生物共存?


我們很多人沒見過鷄走路,不知道母雞不用公雞也能生蛋,蜜蜂絕跡中而果樹靠果蠅飛來飛去播粉..我們對萬物是極度無知的!


台灣是全世界農藥下最多的,台灣的用水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們自作聰明的活著!


這本書是分享怎麼觀察萬物,認識萬物,也反思人和萬物怎麼相處?

我只是希望讓大家回到五歲的孩子,用心的好奇的去認識台灣這塊地!


書的封面,為什麼後面的都蘭山很綠,而作者走的山徑是布滿枯草的?

當天作者發現缺水,上山去查水源,發現山經都枯了!原來那是除草劑造成枯黃,也影響水源的涵養!


我們應該要認真面對對生態及萬物的關照!


(七)QA

Q:怎麼看待生命?

A:作者正在陪大江大海的那一位老兵(今年100歲了失智),她正在關注生命的逝去!作者先在潮州大武山下住三年,那時為了離台北,不再遠距干涉兄弟照顧年邁的母親。後來覺得想要進入更原始的生活才到都蘭去!


Q:怎麼看待瓊瑤輕生?

A:每個人的生死選擇,其他人都不應也不便置喙!


Q:怎麼看待安樂死?

A:作者並不想輕率判斷年老痛苦及安樂死的議題。瑞士的安樂死,以及膠囊安樂死最近發生了訴訟,這包含倫理及道德的問題。


Q:有人期待龍應台再寫大江大海之類的書?

A:龍應台說每位作者有不同的生命階段,就會有不同關注!他現在對政治會關注,但他現在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甚於政治問題!


Q:被問你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A:他說,感恩,人生到今天很幸福。他覺得how do l deserve it? 他感謝有二個小孩都過得可以。他感謝那麼多粉絲,那麼多好朋友協助!人生到70歲,成就已經不重要了!


Q:被問你會繼續住都蘭?

A:他說,人生的明天是不確定的。當都蘭成為打卡點,可能是搬離的那一天!


Q:被問到這本書是要訴求什麼?

A:他說,他一直在思考用什文體呈現這本書。

他說,我不再寫論文,不像《野火集》的評論文。並不要呼龥環保。

他想的,只是呈現個人的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清醒活著,描述自己的成長及修心。他想到梭羅的湖浜散記,他只是要進入他生活的真實世界,去註釋他存在的意義及價值。


Q:問到對世局的看法?

A: 《注視》:用純真的眼光看世界,好奇及發問。

龍老師1998年寫的一本書《這個動盪的世界》,這是他30年前走過4個現場:柏林圍牆、以巴衝突、蘇關解體的古巴及莫斯科。他今年匯集重新出版。是訴求反戰及追求和平的。


 Q:問到戰爭?

A:《大江大海》是2009年出版的,那是描寫戰爭中,一般人生命的狀態,跟不同黨派沒關係!戰爭一旦發生,其實沒有贏家。

戰爭的距離有多遠?就像你現在懸崖邊?距懸崖1公尺?你要準備什麼?還是別無選擇?

文學的價值在那?讓你看到你沒看過的事?你看到跟你相同處境的人的心情?或你看到敵人的心情?也許跳出自己的現實而去感受你沒想過的!


Q:結語:偶然的連结

《大武山下》是個小說,其中提到很多的河流會突然消失又出現。

其中的引罄是另一種暗喻!

作家的書,就像佛教師父的罄,敲下去和大家有一種默契!

作者的文字能和讀者的心弦扣上的時,這本書才有共鳴或連結!

有的人剛拿到書沒感覺,但在日後的某個時點,這本書突然會再出現,突然和讀者產生感動!而那個時點就是某種生命的連結!


作者說寫書就像孤獨的人只是在森林中走路,怎麼走是隨興的,安靜的!


讀者的閱讀也是孤獨的,就像在森林某個角落,在旁邊暗處目視著作者,彼此不認識走在同一片森林中,某個機綠下產生了一種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