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4

明哲匯台灣匯友淡水活動的心得

 

(上圖是2020/5/2 凝視齊柏林活動的宣傳照片,而背景是屏東台東交界的塔瓦溪谷的空拍圖)

2024/12/14 明哲匯台灣區的活動

早上:參訪齊柏林空間
萬冠麗的介紹。她分享創辦齊柏林基金會的心路歷程
2017年齊柏林先生的空拍直升機迫降失敗後死亡,她面臨抉擇:(1)成立基金會延續齊柏林的「讓台灣被看見」的心願,還是(2)放棄「人在人情在,人去茶涼」?
她面臨抉擇時,她有詢問李吉仁老師與陳明哲老師的建議,李吉仁給的建議是「人生的十年大夢」,如何將人生的經驗,轉換去追夢與築夢;陳老師的建議是「精一」不只是專精在自己的專長領域,也可以是更大的價值領域。
她自己午夜夢迴,她對自己的的判斷點:當我年老或死前的一刻,回想起這件事,會不會無悔?

基於這個信念,萬冠麗就決定成立基金會,然後開始逐步的為延續齊柏林的精神而努力。
萬冠麗的神態與作法,或隱或現的延續了齊柏林奉獻給台灣的精神,也希望找到更多的齊柏林,讓台灣被看見。

在淡水的德記洋樓,現在改裝為「展示空間」,透過互動的方式展現齊柏林所拍攝的照片,每年一次一個主題,包含2019「見山」2020「逐岸」2021「映河」2022「覓城」與2023「韌島」,透過展覽與電影欣賞,讓大家認識齊柏林,同時也逐漸建立環境教育的意識。

以基金會2022年的年報所揭露的財務數字:
企業捐款 1350萬
個人捐款  560萬
群眾募資 3270萬
展覽收入  280萬
商品收入  270萬
授權收入  170萬
補助收入 110萬
其他收入  300萬
合計 6360萬收入

支出
展覽空間(含營運) 1200萬
環境教育/看見台灣拍攝/數位典藏  2500萬
管銷營運人事後勤  830萬
銷售成本等  450萬
合計 5000萬支出

作為一個基金會的營運真的很不容易,群眾募資與捐款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中午:淡水紅樓享用滬尾宴
用餐前後,有機會與羅文傑先生(筆名牧雲子)的學長聊聊,他小我15歲,也是奉元書院的弟子,他稱呼陳明哲老師為學長,他主要是學習丹道,原本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學習醫科,卻改唸文學,2001~2007之間跟著毓老師學習古書。曾有意願考試取得中醫師執照,後來跟著清淨母語吳先生學習禪道與天然有機的農業技術。他是一位很清靈的人,還需要跟他再多聊聊。

下午:參訪淡水馬偕醫院安寧照護中心
由方俊凱醫生介紹 TPOS (台灣psycho- oncology 心靈腫瘤)協會,以及他是亞洲地區唯二取得全球心靈腫瘤協會終身成就獎(IPOS award)的得主。並分享他在過去20年來,在安寧照護與心靈腫瘤推動上的成就。

在兩個小時的介紹中,他的心得結晶,有兩本書值得參考
《傾聽情緒:癌症病人及家屬的心靈安撫》(2018)
《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六全伴行,馬偕安寧病房22堂關鍵照護課題》(2019)

他給我們最大的記憶點,就是人怎麼善終?在人要走的沒有牽掛,最好做好三件事:(1)先立遺囑(財產分配的問題);(2)建立醫囑(插管/植物人治療等);(3)殯葬決定(葬禮,埋葬方式等)
不要留下不清楚的交代,讓子孫不會為了這些後事而爭執相向。

去程/回程:我向金國華學長請教他在王道薪傳與經營學堂的經驗
他很大方的分享基金會平台在台灣經營的不容易
台灣目前要透過課程來收費,收費對象以企業主為主要金援
但是目前的競爭者很多,包含EMBA, EMBA的後E班,天下雜誌與商周雜誌開的班等,一般顧問公司等。
他跟我介紹一位比較成功的台灣顧問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楊國安,他獨創楊三角理論:員工會不會(能力),員工想不想(意願),以及公司允不允許(制度)
他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了解。